HEADER_MOBILE_SEARCH
×
Litian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., Ltd
Litian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., Ltd

校企合作未来三年规划-葫芦岛力天重工机械有限公司

一、背景与目标

1、合作的背景

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(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智能制造、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),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技能型向 “知识 + 技能 + 创新” 的复合型转变。企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、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,亟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 “产教链” 与 “人才链” 的深度对接。

   企业方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,需要储备具备前沿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,同时希望通过与高校合作,共建研发中心、实验室等平台,共享智力资源,攻克技术难题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
2、合作的目标

⑴人才培养目标

满足企业用人需求,企业通过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,定向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为企业储备专业人才队伍。

⑵攻克企业技术难题

针对生产中的技术瓶颈、工艺优化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,借助高校力量和创新资源,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。

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

高校借助企业平台,为学生提供实习、实训,使学生实践中掌握前沿技术和职业技能,增强职业素养和创新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发展潜力。

⑷提升企业形象

通过与高校合作,参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,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和行业影响力,提升企业在社会、行业及人才市场的品牌美誉度。

⑸促进企业发展

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在生产的同时,不断加强人才资金投入,不断加强与院校的合作,提高生产率。未来三年,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,构建紧密型的合作机制与体制,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,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,促进双方在人才共享、技术共享、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达成学校、企业、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。


二、具体目标和实施计划

(一)人才培养合作

1、目标
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,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计划,争取每年都能接收10--20名学生到企业不同岗位实习。为他们安排有经验的师傅进行传教,让他们从产品设计,生产、加工等各个方面进行实践。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毕业生,提高学生的实习就业人数,助力企业提升员工整体素质。

2、实施计划

第一年

①成立由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小组,针对重点合作专业,开展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,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初稿。

②与学校签订合作培养协议,确定培养规模和培养模式。

③邀请专家到企业开展专业讲座和专业指导,让被培养人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岗位需求,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。

第二年

①根据行业发展变化,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,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。

②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,参与实际项目和生产过程,由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指导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。

③、组织企业在职员工参加培训,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,确保培训效果。

第三年

①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,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,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。

②总结人才培养合作经验,形成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案例,向其他专业和合作学校进行推广应用。

③持续关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,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,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工作。


(二)实习实训基地建设

1.目标

①与合作学校共建功能完善、管理规范的实习实训基地,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,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②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,确保基地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。

③、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,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,提升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。

2、实施计划

第一年

①企业按照建设方案投入资金、设备和技术,启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,确保基地具备基本的教学和实践条件。

②制定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,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基地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。

第二年

①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,根据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需求,更新和升级部分设备,提高基地的实训水平。

②探索实习实训基地的市场化运营模式,与其他学校开展合作,承接相关项目和业务,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。

第三年

①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,总结建设经验,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进行整改完善。

②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与行业协会、科研机构的合作,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,提升基地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。

③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,为其他学校的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实习实训和培训服务,扩大基地的社会影响力。

(三)、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

1.目标

①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与市场资源,在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合作项目,共同攻克技术难题,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
②每年联合申报一定数量的国家、省部级及地方科研课题项目,争取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。

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,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,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。

2、实施计划

第一年

①成立校企科研合作工作小组,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,制定科研合作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。

②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项目对接活动,梳理双方在科研方面的需求和优势,确定科研合作项目的方向和选题。

③联合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,撰写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,为项目申报做好准备。

第二年

①根据确定的科研项目选题,组织双方人员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工作,按照项目计划和任务分工,有序推进研究进程。

②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,积极申报国家、省部级及地方科研课题项目,争取获得项目立项支持。

③定期召开科研项目进展汇报会,对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,确保项目顺利进行。

第三年

①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,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和成果总结,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。

②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,与企业合作开展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工作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,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。

③总结科研合作经验,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,进一步激发双方开展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
三、保障措施

1、组织保障

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,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担任组长,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。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校企合作工作,制定合作政策和决策,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负责校企合作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,确保合作工作的顺利推进。

2、制度保障

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各项规章制度,包括合作协议签订、实习实训管理、科研合作管理、师资队伍建设管理、学生管理、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制度。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规范合作流程和行为,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。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,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。

3、经费保障

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,用于支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、科研合作项目、师资队伍建设、社会服务活动等方面的工作。专项经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,按照一定比例分担。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,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、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,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、合理和高效。

4、沟通协调机制

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,校企双方定期召开合作工作会议,通报合作进展情况,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加强日常沟通与联系,通过电话、邮件、微信等方式及时交流信息,确保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。建立信息反馈机制,及时收集和处理学生、企业员工等各方对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,不断改进合作工作。

5、宣传推广

加强对校企合作成果的宣传推广,利用企业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新闻媒体等渠道,广泛宣传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、典型案例和取得的成效,提高校企合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。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,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,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、更广领域发展。


通过本三年规划的实施,我们相信校企合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,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、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